close
公民中有關經濟部分的基礎概念,從決定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看不見的手開始,就是建立以「價格機能」為市場經濟導向的學習基礎。
第1個層次的概念,就是要認同市場經濟的發展,如果價格機能發揮到極致,這個市場的運作就能達到圓滿的狀態。
國家考試在這個部分的出題,其實有一定的基礎模式,只要會了,絕大多數的題目都能具體判斷出來。
我們稱為「機會成本4層次解題法」,也是我們學習相關概念最有效率的方式;
直接從題目學習就可以,我們看100年地特五等一般民政公民與英文第18題:
( )◎如果世界上只有甲國和乙國兩個生產資源相同的國家,利用相同的生產資源,甲國能生產800噸稻米和200噸大豆,乙國則能生產1000噸稻米和600噸大豆,根據比較利益法則,兩國應如何生產?
(A)乙國對生產稻米有比較利益
(B)甲國生產大豆之機會成本較低
(C)甲國應出口稻米,進口大豆
(D)乙國應出口稻米,進口大豆。
看一下概念圖:
(圖是Winni畫的)
首先,不用計算的部分,是機會成本的概念部分。
機會成本是選擇所必須花費的最高價值,因此,只要知道自己選擇所必須付出的最高代價是多少就可以了。
以這一題來說,這兩個國家都僅生產稻米與大豆,因此如果要生產稻米,就必須犧牲大豆的產量;要生產大豆,就必須犧牲稻米的產量,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換句話說,因為生產資源有限,因此機會成本越低者,生產效率就會越高。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要開始計算機會成本對於比較利益的影響。機會成本越低,生產效率越高,就具有生產該項商品的比較利益;這就是比較利益的基本法則。
我們的基礎題可以用下述表格加以表示:
項目/生產單位(公噸) |
甲國 |
乙國 |
稻米 |
800 |
1000 |
大豆 |
200 |
600 |
那麼,這裡介紹一下計算機會成本的方式。通常我們都會用最基礎的單位來比較,因此,既然生產的數量單位是公噸,我們就要計算出:
1.選擇生產1公噸稻米時,要犧牲多少大豆;
2.選擇生產1公噸大豆時,要犧牲多少稻米。
我們用比例的方式來計算,而通常只要計算一項產品就可以得到必要的資訊,但是這裡要特別注意,兩個國家的同項商品都要計算。
至於選擇何項商品沒有具體規則,通常任意選擇即可,我們選稻米作為計算項目:
1.甲國生產1公噸稻米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大豆:
800:200=1:X(大豆的數量)
4:1=1:X,因此X為1/4。
這也就是說,甲國生產1公噸稻米的機會成本,是犧牲0.25公噸的大豆。
2.乙國生產1工噸稻米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大豆:
1000:600=1:Y(大豆的數量)
5:3=1:X,因此X為3/5。
同樣地我們可以即刻換算出,乙國生產1公噸稻米的機會成本,是犧牲0.6公噸的大豆。
從機會成本來看,甲國生產稻米所犧牲的大豆,比乙國還要少(0.6>0.25),因此甲國生產稻米會是最符合比較利益的選擇。這是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則是國際分工概念的基礎運用。我們現在透過比較利益的概念已經知道甲國適合生產稻米,那麼國際分工的基礎原則;
就是「大家都要有工作,而且要專心地做一件工作。」
所以,在確定甲國適合生產稻米後,依據國際分工原則,乙國就會分配生產大豆的工作。因此,甲國適合生產稻米,乙國適合生產大豆。
最後,我們就要導入國際貿易的基礎概念,這也就是判斷這一類題目的最後一個層次,第四個層次。
既然甲國適合生產稻米,就由甲國生產稻米後出口給乙國;
既然乙國適合生產大豆,就由乙國生產大豆後出口給甲國。
亦即,「生產最適合生產之產品出口,並且由他國進口該國最適合生產之產品」,就是國際貿易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互通有無」。
因此,這一題的4個選項我們可以非常精準地判斷出來:
(A)乙國對生產稻米有比較利益→甲國對生產稻米有比較利益;
(B)甲國生產大豆之機會成本較低→甲國生產稻米之機會成本較低;
(C)甲國應出口稻米,進口大豆→正確答案!
(D)乙國應出口稻米,進口大豆→乙國應出口大豆,進口稻米。
因此標準答案為(C)。
請考生務必熟悉上述內容。不需要太過高深的理論,只要掌握住上述基本概念,就能流暢解題。
大家加油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