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不斷地在第一線鍛鍊,專注於提升學員申論題解題能力之培養,開發了交通行政專業科目的整合式解題法。

這個方式,可以有效且高質量地培養考生在複習、練習申論題時的解題意識與概念之串連,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與高超之應答能力;

雖然不受重視,不過公開這個方法,或許對於茫然不知應該如何撰寫申論題的考生會有具體幫助。

請注意,以下文章具有相當之難度,因此僅建議參加三、四等考試之考生閱讀,但如果參加測驗題之考生有興趣,亦可強化整體交通行政之概念。

同時建議考科中有交通行政、交通政策與運輸規劃之考生可以參看,這就是整合法規與政策論述之完善方法。

-----------------------------------

 

壹、永續運輸政策之意義與層面

一、概念說明
首先,永續運輸政策一直都是近年來的重要考點。最主要的理由,倒不是永續運輸概念與內涵本身有多困難,而是依據101年7月之後陸續完成之交通部運輸政策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乃將永續運輸作為整體政策發展願景,因此與低碳交通、綠運輸具有緊密之關連,而又因為發展大眾運輸為達成願景較理想之方案,因此永續運輸在考點上之連結,就變得非常容易。
不過,如果從100年以後之試題加以觀察,我們可以約略整理出較佳之準備理路與體系。由於永續運輸概念較廣,因此光靠白皮書之資源,不能滿足出題老師之出題需求,既然永續運輸為永續發展概念下之一環,則透過永續發展在層面上之特性,從出題中確立出永續運輸政策之四大層面,反而成為考生在白皮書之外必須要記憶之項目。100年高考三級交通政策第1題就是最典型之試題:

◎試說明永續運輸政策的意義,包括那四個層面?請分別舉例說明之。(25分)

一般來說,我們在解題時所使用之概念,通常都是張有恆老師在其著作《當代運輸政策》中所提到四大層面之意義,亦即:
(一)經濟與財務永續性;
(二)環境永續性;
(三)社會永續性;
(四)政策與制度永續性。
故將其稱為永續運輸政策之四大層面,目前國內多數資料,大致上都從這個部分演化而來。不過,張師對於四大永續,在內容之論述上,乃偏向目標性與策略性之論述,在實際舉例上要如何說明,其實頗具難度,也可以認為是傳統考點之變形。
說穿了,真正要把題目寫好,就必須要將白皮書中之內容與學說上之專業研究加以整合。因此,我們先從白皮書之部分加以認識,以建立論述基礎。

二、白皮書中所確立之永續運輸願景
(一)白皮書之規劃
1.永續運輸之發展願景、目標與主軸

永續運輸圖  

白皮書考量國內外各項因素與未來發展趨勢,以「永續運輸」為發展願景,設定「致力環境保育的綠能運輸」、「實現社會公義的人本運輸」以及「提升經濟競爭的便捷運輸」為三大政策目標,據以擬定提供「優質的(Great)」、「可靠的(Reliable)」、「環保的(Environmental)」、「公義的(Equitable)」且「無縫網絡的(Networked)」運輸服務等五大發展主軸,以打造GREEN綠運輸環境,實現永續運輸願景。
在五大運輸政策發展主軸下,提出相對應之十二項策略,有關運輸政策目標、發展主軸與策略之層級如整體架構圖所示,架構圖如下:

永續運輸願景圖  

(二)四大層面與白皮書內容之結合

我們來重複一下四大層面,亦即:

1.經濟與財務永續性;

2.環境永續性;

3.社會永續性;

4.政策與制度永續性。

這四大層面,從意義上來看,其實早期不是學說上的通說。嚴格來說,如果從時間序列來看,應該是先有永續運輸之三大層面,之後因為張師之特別強調與提倡,方特別強化政策與制度之永續性,而漸漸為出題界所接受。一般來說,我們對於其他三者乃採取以下之定義:

1.經濟與財務永續性:乃指在經濟方面,要求資源必須有效率的使用及維護。亦即,永續運輸的建設與發展要求資源不論在使用的數量與效率上,都不得任意而無節制的使用,且應追求替代的資源,目的是希望這一代的資源不應該在這世代就耗盡,而應該延續到下一世代,甚至永遠使用。

2.環境永續性:乃指在環境方面,要求政府與民間進行運輸決策時,應考慮運輸的外部效果,即交通運輸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噪音、道路損壞、交通事故等。

3.社會永續性:乃指在社會方面,要求運輸改善需顧及各層面的民眾利益。

而政策與制度永續性,則指:

4.將推動永續運輸之政策與策略落實在法規與制度上,各項措施不會因為首長異動而改變原本良善之措施與推動方案,以期透過政策之持續貫徹而達成永續運輸目標。

接下來我們應該處理的問題,是政策目標、政策主軸與上述四大層面的關係。其實從架構上就可以發現,真正的概念圖是以三大目標對應經濟、環境與社會永續性三大層面。亦即:

政策目標

永續運輸之層面

致力環境保育:綠能運輸

環境永續性

實現社會公義:人本運輸

社會永續性

提升經濟競爭:便捷運輸

經濟與財務永續性

達成、落實政策目標

政策與制度永續性

意義的部分處理完成之後,就要處理舉例之部分。而如果要確實舉例,就必須與現行政策內容結合,我們可以透過上開政策目標與四大層面之搭配,銜接發展主軸中之策略,將具體行動方案與措施作為實例舉出,亦可搭配法規之內容加以說明,在得分上之效果將可望更佳。我們可以這樣處理:

1.經濟與財務之永續性:

1)經濟與財務之永續,乃以最有效率之成本運用方式,提高競爭力,以因應變遷中之市場需求。因此除追求運輸之整體公益外,亦應使運輸事業獲得利潤,促進經濟與財務之永續。

2)例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地方政府搭配強化大眾捷運系統之邊際收益(MR)與邊際成本(MC),以確保系統永續發展之方式,即為適例。此外,為健全大眾運輸導向(TOD)之運輸系統規劃,交通部亦配合財政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交通運輸建設稅金增額財務機制(Tax Increment Financing, TIF),以改善建設財源問題。

2.環境永續性:

1)以發展大眾運輸為基礎,漸次推動低碳節能運輸與整體綠能運輸之發展,如現行台北市、新北市與其他縣市搭配大眾捷運系統之自行車租借(U-Bike),即可逐漸形塑綠色交通環境。

2)交通公共工程建設乃為基礎公共設施之一環。故為達成環境之永續,乃採取永續公共工程之方式。例如國道六號之工程,乃第三代高速公路,為落實環境與生態保育的永續理念,規設考量對環境干擾最小化,使用新材料(如爐石水泥)、新工法(如土方平衡、架設鋼棧橋等)以節能減碳,並運用生態工法、配合地方環境、人文意象與景觀特色,構建一條符合環保、生態、景觀及交通需求的永續公路。

3.社會永續性:

1)社會永續性與社會公義有關,因此穩定服務偏遠地區,並透過運輸工具、場站之調整,建構整體無障礙運輸環境,乃為其重點項目。

2)例如大眾運輸事業補貼辦法第2條規定市區汽車客運業以經營離島或特殊服務性路線為營業者,或公路汽車客運業以經營偏遠、離島或特殊服務性之路線為營業者,應依法加以補貼,即屬具體落實社會永續性之方式。

4.政策與制度永續性:

1)上開三大層次,乃與永續運輸之政策目標結合。惟學說上強調良善政策應具備延續性與執行上之持續性,亦即透過政策法制化之方式確立制度,以達成永續運輸目標。

2)例如建構無障礙運輸環境者,以大眾捷運法(下稱本法)為例,本法第24條之2即規定:「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車輛製造之技術規範,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一項)前項技術規範,應包含無障礙設備及設施之設置與維護方式。(第二項)」除上開規定之外,本法第28條亦規定:「大眾捷運系統營運機構應擬訂服務指標,提供安全、快速、舒適之服務,以及便於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運輸服務,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定,並核轉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乃明確透過法規與制度之規範,於大眾捷運系統中實現無障礙運輸環境之政策永續作為。

 

貳、子題之出現與掌握

永續運輸政策的四大層面在經過出題確立之後,相關試題之出題慢慢地深化其內容。例如102年地特交通政策第4題即屬於經濟與財務永續性之試題:

 

◎我國運輸政策白皮書中提及智慧型運輸系統的推動面臨到永續維運的議題,在白皮書中提到:「各國政府在智慧型運輸系統建置計畫初始階段,經費來源較為穩定,一旦建置完成,進入維運階段時,往往受限於財政短絀而產生營運困難,硬體建設形同浪費。」請問未來各級政府在發展智慧型運輸系統過程中,該如何確保維運階段財務的永續性?(25分)

 

一般來說,智慧型運輸系統(下稱ITS)之考題通常都是從ITS之意義、內容、策略與效益(或效果)加以命題,但102年地特的這一題,卻精準地要求考生要回答政府機關在ITS維運階段財務永續性之策略,因此非常困難,坊間自民國98年迄今,亦無針對此一問題加以專門研究之內容,如果單純透過白皮書之架構加以回答時,亦無法切中題旨所稱之維運階段財務永續之考點。我們先確認ITS主要之項目與範圍,之後再處理這個部分的論述。

一、專有名詞整合:

縮寫

英文全名

中文名稱

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智慧型運輸系統

ATMS

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ervices

先進交通管理服務

ATIS

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ervices

先進用路人資訊服務

APTS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先進公共運輸服務

CVOS

Commercial Vehicle Operation Services

商車營運服務

EPS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

電子收付費服務

EMS

Emergency Management Services

緊急救援管理服務

AVCSS

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and Safety Services

先進車輛控制及安全服務

VIPS

Vulnerable Individual Protection Services

弱勢使用者保護服務

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資訊管理服務

 

二、ITS之分工原則

依據白皮書之見解,從各級政府之整體組織而言,ITS工作的分工原則為:中央政府推動全國性的ITS服務,如交通資訊共享平臺、生活圈交通控制策略運算平臺;地方政府則發展適地性的ITS服務,如觀光遊憩區先進交通資訊與控制、行人穿越安全設施。ITS經費的補助原則為:以各ITS營運單位的整合程度、各項ITS服務的整合程度或ITS服務的創新程度提供補助經費。

ITS相關工作的推動能夠達到本計畫的願景與目標,在營運、技術、組織、效益、財源、產業、人才、行銷及法令等方面所需配合的事項說明如下:

(一)營運

1.各推動單位選擇適當區域進行整合示範應用。

2.運用聯合採購契約降低ITS相關採購費用。

(二)技術

1.國科會學術型研究計畫以支援軟、硬體核心關鍵技術之基礎理論為導向;本部研究計畫以支援核心技術示範應用為導向;經濟部科專計畫以支援核心技術商品化為導向。

2.以交通支援服務持續精進ITS相關技術。

(三)組織

1.地方政府成立專責科室推動與維運ITS服務。

2.交通生活圈內各相關單位建立行政協調機制,確立行政管轄權責。

3.ITS協會積極營造產官學研意見交流與知識分享管道與平臺,並鼓勵國際合作。

(四)效益

ITS相關計畫的效益評估方法、程序及結果,提供交通支援服務研訂完整的績效評估系統,後續依評估架構建立ITS計畫效益資料庫。

(五)財源

1.ITS可視為交通建設的持續維運措施,各項交通建設應提撥經費供ITS發展建置。可成立ITS發展基金,由各項交通相關建設結餘款提撥一定比例金額作為ITS發展的財源,亦可由停車管理基金支援。

2.ITS的發展有多項效益,如交控可減少移動汙染源,此和環境友善議題有關;交通資訊及控制與防災有關;完整的運輸服務系統及弱勢族群服務與社會公益有關。各單位可以ITS發展的多項目標,思考跨部會(如環保署、經濟部、內政部、災防會)的經費來源與行動計畫的合作對象。

(六)產業

1.產官學研協力開發ITS應用技術與產品。

2.優先採購優規的ITS基礎設施。

3.以交通支援服務制定必要的ITS標準、技術規格與協定,並訂定標準檢驗與認證程序。

4.根據各項ITS服務推動產生的技術能量與優勢,發展進入國際市場的模式。

(七)人才培訓

1.以交通支援服務為基礎,整合產官學研ITS相關人才培訓與教育訓練推廣之資源,研擬中央與在地ITS教育訓練計畫,包括師資、教材、協辦單位等。

2.加強ITS相關人員國際交流。

(八)行銷推廣

1.增加ITS資訊發布方式與資訊取得管道。

2.增加ITS媒體曝光率,加強民眾對於ITS認知與感受。

3.ITS Taiwan 共同加強ITS服務國際行銷,期能日後舉辦 ITS World Congress

(九)法令

1.促成ITS發展法的訂定,確定投入的資源及方式。

2.檢視更新資料保護法相關條文,討論ITS相關服務於個人資料保護與系統運作關係。

3.於法令中增列ITS相關要求,如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中納入裝設車載機的相關規定。

 

三、學說上之見解

(一)ITS發展優先順序

依據交通運輸研究所在民國98年所發表之論文,學說上認為ITS之發展,從永續運輸發展政策下加以觀察時,為達成永續運輸之施政目標,我國ITS各項服務領域未來發展順序,亦即ITS政策資源投入之優先性,依序應為:

1.先進用路人資訊服務(ATIS);

2.先進交通管理服務(ATMS)與先進大眾運輸服務(APTS);

3.商車營運服務(CVOS);

4.電子收付費服務(EPS);

5.緊急救援管理服務(EMS);

6.先進車輛控制及安全服務(AVCSS);

7.弱勢使用者保護服務(VIPS)。

(二)ITS發展配合措施

在推動ITS各項服務領域發展時,各項相關配合措施,可分為下列四方面來進行:

1.組織、法規、制度與財務面:

1)於政府部門設立專責小組或窗口,負責規劃我國ITS發展之政策方向,並整合運用產官學研等各界資源,營造適合ITS之發展環境。

2)研提並修訂ITS相關法令規範,例如技術標準、設施設置原則、獎勵與補助規定等。

3)逐年提高政府投入ITS之經費比例,包括基礎研究、示範測試、推廣建置及獎勵補助等所需之費用。

4)建置策略性激勵機制,促進地方縣市政府研提 ITS 相關應用服務系統建置計畫。

2.技術應用面:

1)研訂ITS相關技術規範與介面標準、相關認證技術與流程之發展。

2)建立整合型系統資料庫與共享機制。

3)建立跨領域、跨組織間之資訊共通平台。

3.人才培育面:

1)培育ITS專業人才並設立ITS 知識管理系統專業機構等,以對地方政府及產業界投入ITS 之研發與建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2)編製ITS相關教材,培養種子教官,結合或納入既有ITS 相關教育訓練課程。

4. 產業發展面:

1)透過有關示範計畫,提供產業發展之平台,充分利用相關資源以達到改善國內環境並提供產業發展。

2)建立ITS相關技術之輔導體系,同時健全ITS 產業發展政策並推動建置產、學、研協力開發營運模式,以全面推廣執行成效良好之技術經驗。

 

四、概念整合

財務永續之概念,如果從永續運輸政策發展之概念加以觀察時,張師乃說明如下:

(一)提高該項運輸服務市場之競爭力;

(二)加強對於運輸基礎建設之管理;

(三)建立一個具備競爭能力之架構;

(四)發展良好規劃策略與營運管理之能力。

而學說上針對ITS之資源投入方面,乃透過SWOT分析之後,選擇80/20式發展,亦即選定重點服務領域項目,並挹注多數之資源,至其餘服務領域,亦分配適度資源,使其仍有合理之發展。基於有效運用資源、累積開發經驗與技術、提昇國內研發能量與品質、加速推動進程、建立應用服務商業模式、扶植國內產業、提供利益相關者優質服務等因素之綜合考量,國內ITS發展之資源分配,以80/20式發展策略相較為佳。因此,未來政府應視運輸與產業政策之需,選定重點服務領域項目,挹注多數之資源供其發展,另其餘服務領域項目,亦提供適度資源,俾使與該等服務領域相關之利益相關者,得以享受應有的權益,並受到合理的照顧。

將上述意見與白皮書所提出之財源分工原則互相結合,並加入產業整合之思考時,可將本題之思維理路整合如下:

(一)就資源整合與分配而言,宜選擇80/20式之分配方式,優先選定重點服務領域項目,挹注多數之資源,而其餘服務領域則另適度分配資源,維持其合理發展,以解決資源過度分散之問題。

(二)應將ITS視為交通建設之持續維運措施,由各級政府相關機關規劃成立ITS基金,透過法規之修正與增訂將各項交通政策結餘款提撥一定比例作為ITS發展與維運之財源。

(三)透過產業平台之發展與整合,運用「產業聯盟」機制,凝聚民間企業力量,針對具有市場潛力暨產業優勢項目,儘速建立本土ITS產業。並可透過BOT模式等方式之運用,導入民間資源,創造永續維運商業模式,以經營利潤維繫財務之永續。

(四)自整體組織發展而言,應建立並落實ITS領導督考機制,有效統合跨部會資源、督導修訂配套法令、確立中央與地方合作模式,以求降低管制並建立較佳之審核與許可制度,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維運效能。

(五)強化使用者付費制度之確立,形塑更好之加值服務與資訊提供方式,增大系統使用率,以促進交通資訊加值鏈之建立,經由公私部門密切的分工合作,協助交通資訊加值相關產業之成長,引入旗艦企業之參與,營造民眾、業者及政府三贏的局面。

因此,這一題就可以透過論述ITS之意義與實益後,搭配上開思維理路之說明,將題目準確解答。

-----------------------------------

深知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是永遠的專家或名師;

維持第一線的敏銳思維,不斷地解題、上課、研發教學方法與深化內容,是秉持良知,增進專業,並維持與時代俱進的較佳方法。

這是我們應該給學員的,沒錯吧?

 

 

 

arrow
arrow

    tingwenta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