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時候,父親心臟出了點狀況,那時一切都很困難。

生活很困難、經濟很困難、心裡很困難、獨立也很困難;讀書,只是為了賺學校的獎學金。

既然可以賺獎學金,所以讀書不困難。獎學金比打工的錢多,而且可以不用另外花時間,方便又經濟。

那時為了祈求家人的健康,每日都會記誦金剛經;但理由已不復記憶,可能金剛經使人心安。

因為是奇妙的學生,所以常得去教官室報到,有時會被要求定時定點閱讀,然後寫心得。

(你們不會呀?真是乖孩子。通常一週去一次教官室,至少每月去一次導師室或訓導處。)

選讀的都是勵志或所謂精神食糧、心靈雞湯之類的,對我來說欠缺實際上營養的東西

後來我開始讀靜思語。 上人原本的意思,是要透過這些簡短的話語,促使從者思考。

據慈濟的師姐說:「靜思語是為了讓人靜下心來思考它的涵義,進而反省自己。」

我只是覺得,如果被罰抄500遍的話,這個比較好寫。而且正體字很奇特,寫的次數多了,漸漸會覺得那個字不是那個字。

印象比較深刻的只有:「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心這字抄寫500遍的話,想不煩心都不容易,尤其是在那樣荷爾蒙失調,一切都顯得衝突、浮動與哀傷的年紀裡。

(你們有嗎?這樣的狀況。)

之後我開始習武,工讀、受訓、考試、出國,然後工作,不斷地工作,接續著生離死別,也包括後悔自己的愚蠢、尖銳與鈍重…

(你們不會嗎?不曾後悔過?不曾傷害過自己心愛的人?被自己喜歡或心愛的人傷害過?沒有嗎?)

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們,用心不是用講的就好。操心或是煩心就急迫或尖銳地對待他人,並非為人之道,亦非為主之道。

如果信仰只是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其實為了健康吃素,攝取優質植物性蛋白質是一種受到建議的選項,不必非有信仰不可;

但這一句靜思語的質量,我花了22年去思量、去實踐,才發現不憂不懼,極其困難;而要在有壓力之下包容與忍讓,更為困難

修行在個人,而生活在他方。東、西方哲學對於內在精神質量與外在生活的折衝,相關討論從來沒有止息過;如同生活中的修行,不曾瞬忽停止。

我再說一次,要不要採取慈濟模式,是你家的事;要不要因為操心、煩心就急迫或尖銳地對待他人,也是你家的事。

比起形式上的聚會,我更相信我們pg所說的,溫柔地實踐目標的道理,對我來說這才是重要的。

上人說:「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我聽進骨子裡去了,你們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靜思語 用心
    全站熱搜

    tingwenta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